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研究

来自督学评课后的“再评课”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汤 赤

编辑日期:2016/1/12 16:06:41  作者/来源:李红  阅读:  【字体:  
    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与评价,是督学在督导信息采集中十分关注的环节。课堂能呈现学校的管理元素,课堂能呈现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能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能呈现学校的三风(校风、学风、教风);课堂里有鲜活生命体,课堂里有无穷的督学人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督导信息。但是,限于督学的专业视野,同样的一堂课,不同的督学因资历、经验的水准之差会有显著的观察程度之别。下面的个案是督学的评课,笔者想对此作反思性的“再评课”。

  【事件】

  2009年五月的某天,浦东新区督导室组织近20多位督学赴区内一所较有影响力的学校进行听课。事先一周通知学校,并得悉校内正在开展“快乐课堂”教学活动。学校推荐课中有一节初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课前对督学们提出听课要求:依据督导听课工具量表,对学校课堂教学作督导视线的评价,并研究督导听课之特点所在。

  这堂初二语文课,是位中青年老师任教。课的内容是“二首自由诗的教学。”课堂总体呈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组织有序,师生双边活动密度高,学生的参与性挺积极。听完课后,评课活动开始了,考虑到这是督学人员的专业学习,因此,评课活动采取了校方回避的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颂读二首自由诗,展开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教师读等形式……;同时,组织学生的释读诗文,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好,师生互动性强,就课论课是上得比较成功的。

  接着督学讨论,限于表述的精练需要,选取其中四位典型督学发言为代表,呈现如下:

  督学甲:这堂语文课,教师上得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也高,作为语文教学,在诗的朗读方面,形式多样,有教师的领读,学生的个体读,学生的群体读;从诗的讲解方面教师也作了较为细腻的释读。从学生的参与活动看,发言的人数约占二分之一……(旁白:基本是以肯定的口吻作了评价)。

  督学乙:在基本认可教师的上课状态后,提出教室黑板右侧,见到有学校制定的班级管理条约。其中,内容有:凡损坏教室的门窗玻璃则罚赔人民币××元;凡在教室的课桌上随意刻写则罚人民币××元;同学间发生争吵不听劝阻的罚人民币××元,学生的教育不可以用罚款来替代,学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和教育有问题,应向学校指出。

  督学丙:除对教师的上课作评价外,补充提出:在听课时,坐在后排。发现学校的后黑板贴了张年级统考奖状。内容是本班在上月度参加的学校联合统考中获得该年级段第二名。班级后门处设置了饮水机,了解学生得知:每月每生需要交一定费用,才能享用。质疑:组织学校间的统考,不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规定;饮水机使用收费与学生已交的学杂费间有重复收费之嫌疑。

  督学丁:课堂教学中有一片段,即自由诗中有这样的叙述:“白云啊,你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和着春风在蓝天中惬意的飘荡……”有学生在释读时,发表了感慨:白云啊,你的自由,真让我们同学羡慕,每周五天的学校学习生活已经够辛苦的了,双休日只是想多睡会儿,又被父母叫醒,一早起来去参加校外补课。上课教师听了这番感慨的回应为:“父母也是为你好,请坐下。”我觉得教师这样的教学处理欠妥,这是“二期课改”三维目标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契机,教师忽略了。从当时的学生表情判断,孩子挺失落;从学校倡导“快乐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反映显得不力。

  课后当我问及学生“这是上第几课时?”回答:“此课已是第三遍上了。”再问:“这堂公开课为何选在你们班上?”回答:“我们班是年级里的重点班啊?”(旁白:显然,课的真实性、客观性有问题;学校设“重点班”是否为事实,也有待我进一步查验。)

  【评价】

  多年的督导工作,一直得悉这样的传闻,英国的学校督导是以听课作为评价学校之信息采集的主渠道。学校督导实践中,我们也在不自觉地关注学校的课堂教学。

  这堂公开课的评课,就督学人员的专业水准亮相而言,核心聚集是观察力。笔者认为:观察力是督学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观察力之功力来之督学人员的长期督导实践的积累;观察的视角维度应呈现立体式的多元;观察中应伴随“思考”灵活地结合提问以增添观察的效能。观察力引发的督学操作,可细化为四个核心要素,即:督学走进课堂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问什么?

  关于看。四位督学的评课中,较为显然丙督学、乙督学的看较全面,他们不是简单的就听课而听,而是从专业、职业的视角对班级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看,而且赋予思考性的分析,能透过表象发现问题,显得比较老道,属于资深督学。相比较甲督学的听课,是较纯粹的听课,也是进入督导领域较晚的青年督学。

  关于听。笔者觉得丁督学的听,较为细腻。他能从师生的问答中,辨别出、体会出、觉察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问题;教师的三维目标落实有偏差;课堂鲜活的生成问题未能及时予以应对,应该将学生的“补课”话题作些展开式的学生讨论,这是教学的遗憾,导致了孩子们的心理失落也是“快乐课堂”值得反思教学个案。事后,笔者与开课教师交流时,她也认识到,这点是课的“败笔”。究其原因,是鉴于公开课,心理紧张,自己不够自信,担心放开讨论后会收不拢,会影响课的时间进度掌握。与校方交流时也认识到“快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关于想。丙督学对学校的饮水机反映,是在想的基点上,导出学校是否收费规范,是否保证学生合法权益的思考。乙督学对班级管理条约的反映也是想,这样对待学生的缺点及行为失误,哪还有学校教育的力量吗?当然想是形式,其内容是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基于督学专业的功底,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娴熟程度。没有此作基础,即便是发现了问题,也较难说准错在何处?

  关于问。可以这样假设性思考,如果丙督学出访朋友家做客,看到一台饮水机与在学校听课教室看到的饮水机,其作出的反映是不同的。前者情景不太会问“收费之事”,而后者情景则有职业的反映,为何?这就是督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景性思考。它是引发专业提问的前提,所以督学的提问很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问什么?何时问?显然,就此“个案”而言,当然应在课后问。同样丁督学问的第几课时?为何在该班上此课?也反映出思考的职业智慧。

  【指导】

  应该说,课堂观察看、听、 想、问是个整体。不能简单地分割,四个动作间相互联系构成观察的整体,即看连着听,听也连着看;看了、听了通常会引发想;想是思考的反映,想的结果又会激发出问;问是想的深化,问是为了更好地想。再则,四个观察行为,又各具特点,可以分别地相对独立使用,督学在听课活动中,应该灵活应用。

鉴此,笔者想到:如果督学能在进入教室观察课时能细致看看班级环境,如:地面的清洁度;教室前后的墙面布置;课桌椅的摆放;教室顶部的灯与玻璃窗明亮性;教学设施的保养情况;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书包与作业等。

  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围绕“课”作听的努力。在课前:可以听教师说说课。上什么内容?准备怎么上的思路。该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怎样?在课中:主要是带着思考听,对照督导听课工具量表要求听,结合教师的教态听,看着学生的反映去听,同时听、带着想,才能越听越有质量和感觉。在课后:主要是听学生的听课感受,也可以将看的疑问听学生的解答,上面讨论中督学们对饮水机、上了几课时的都是在问题式询问中得到解答。

  能认真进行想。在听课的流程中想是贯穿始终的。想实质就是思考、是思维、是择理。建议作:一是“见物联理”的想。就是在听课活动中,看到了“物”要作“联理”的想,这里的“理”泛指“依法办学”的道理。如个案中见到黑板上的奖状,常人会认为该班级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督学则是与教育考试的现行政策作了联想,所以督学的反映是奖状“后面”有违规;二是“见生连情”的想。案例情景课堂中学生对“白云自由的向向往,与双休日补课的无奈”,督学的连情,是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引发对学生生命体的情感怜悯;三是“见师联教”的想。基于“课改”三维目标,听课督学见到教师对学生的“双休日补课感叹”,作了简单处理,联想到课堂中“文以载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课中反映了教学中的教育缺失。上述三条,远不能涵盖“想”的全部,但这三条的“想”,却会给督学听课带来一点新的启示。

  能伴着思考的问、连续性地问、触类旁通地问。督导听课中督学是否能提出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检验督学听课深度的标志。因为,没有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是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

  个案情景中,督学就班级管理条约、饮水机、奖状、上第几课时、为何在你们班上课等得提问,分别皆是出于对学生教育、合理收费、课业负担、是否常态督导的质疑性思考提问;而这节课是第几课时?为何在你们班上?则反映了连续性的问,这“二问”的递进性对问题探究,引入了深层次;而“为何在你们班级上”则反映了问的策略,显得智慧,是从第几课时之问的触类旁通而提的,导出了校方可能有设重点班的嫌疑,细细思考蛮有琢磨的余味。

  综上所述,如果假设,有位督学在督导活动听课中,能灵活运用看、听、想、问四个观察活动之方法,那么他的专业能力之发挥将是高效的,仅一人之力,就可以囊括甲、乙、丙、丁四位督学的听课信息于其脑中。再如果,督导团队中的每位督学,都具有了这样观察力,那督导效能之提升,就有了切实的专业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