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动态

创新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 力促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编辑日期:2010/10/27  作者/来源:督导室  阅读:  【字体:  
(2010年9月9日)
    (编者按:不久前,省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全面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各地积极行动起来,相继建立起这项制度。本文就是长春市南关区创新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的一些经验,值得一读。南关区在督导责任区制度建设中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构建了“常态化、链条式、发展性”教育督导责任区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督学责任区制度”、“发展性评价”、“捆绑式评估”共同形成了该区督导工作特色,我们编发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关注并有助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这项制度开展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以“提升全区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开展自主——联动的发展性督导评估”为依托,以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督导体系,全区教育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在市教育重点工作评估中获得“整体优胜区”,今年在全市文教卫生工作表彰会上我区荣获“优秀单位”称号,目前有8所学校顺利通过了市“三A”校评估验收,数量位于全市前列。教育督导作为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助推器和保障器,为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提出背景】
    我们思考构建督导责任区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缘由一:当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在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热点问题多,困难和矛盾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教育督导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使教育督导能够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使教育督导能够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成为督导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课题。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灵敏、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发展变化情况的监控体系和网络,同时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政府—社会—学校”沟通渠道畅通的平台,以便及时指导、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缘由二:按惯例,区督导室每年都要对学校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估,这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仅靠每年一次的终结性评估,显然不能完全、准确地掌握学校日常工作,也不能满足基层学校对督导工作的需求。在评估时,学校为了反映一年来的工作,要准备大量的佐证材料,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状况。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凸显服务职能、随时监管学校日常工作、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督导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紧扣“均衡发展”这一主题,立足区域特点求突破,积极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督导模式,努力促进教育督导工作体系的完善,着手建立一个全面调动各方力量、全面监管教育教学行为的督导工作网络。
    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市教育督导室的认同,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区在客观分析、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以“创新机制、引领发展、提升品质”为工作理念,构建了“常态化、链条式、发展性”教育督导责任区管理模式。这一统领教育发展全局的新思路,不仅附和当前督导工作的新要求,也与我区“大学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实施督导责任区制度,意在通过构建覆盖全区学校的“链条式”督导网络,形成立体化督导队伍结构,不断强化督学责任,对责任区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服务,建立“常态化”督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功能,促进南关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这项工作得到了区政府高度重视,主管教育的姜显续区长亲自参与工作的研究,南关区政府何泉秀区长专门就此项工作召开了工作调度会,详细听取了教育局如何开展责任区工作的汇报,并就具体工作做出明确指示,突出强调了充分发挥政府保障机制的作用,在经费投入、人员保障等政策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落实了督导专项经费,充实了督导专业队伍,为督导责任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
    【基本做法】 
    一、“链条式”的责任区网络,搭建督导工作互动平台
    实施督导责任区制度,着手建立一个全面调动各方力量、全面监管教育教学行为的督导工作网络,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学划分责任区,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全市实施的“大学区”制度为基础,结合督导工作实际,我们将督导责任区划分与我区“大学区”实施同步进行。按照“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交流、互动发展”的总体思想,将全区37所学校划分为6个督导责任区,形成以“优质校为核心——带动一般校——捆绑农村校”覆盖全区所有学校的链条式督导网络。每个责任区配备相对固定的2—3名专职督学、兼职督学,按照国家和省市督学职责、督导工作要求,依法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的监督指导,确保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共享公共管理与服务资源。
    强化督学配备,形成立体化队伍结构。为顺利实施督导责任区工作,我们在调查摸底,认真筛选的基础上,选聘了27名专职、兼职和特约责任督学,充实了督导队伍,2010年,南关区政府下发了聘任督学的通知。他们中有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校长、业务骨干、社会民主监督员。这批责任督学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熟悉教育法律、规章和政策,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实施督导责任区工作中,我们努力把专职、兼职和特约督学这三支队伍的力量整合好、依靠好,充分发挥每一位督学的潜能作用。
    在责任区督学配置上,每个责任区由督导室一名专职督学具体管辖,配备一名进修教研员为兼职督学,进行业务指导,每所学校再选定一名校内督学,以加强责任区督学与学校教育督导工作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聘请特约督学加强社会监督指导,这样就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行政管理——业务指导——自主发展”三级联动整体发展格局,“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全面互动网络,为顺利开展好责任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证。
    二、“常态化”的督导机制,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建立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明晰专兼职督学职责,通过督学对责任区内学校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和指导,使教育督导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学校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积极谋划,构建工作框架。求取督学责任区工作实效,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明确的操作规程来保障和维系。在市教育督导室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出台了《南关区教育督导责任区工作材料汇编》。这本汇编基本构建出了我区实施督导工作的整体框架,从实施方案到工作职责,从工作流程到工作机制,从督导内容到结果评价,从队伍建设到考核机制,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督学责任区工作体系,对开展责任区工作具有统领作用。
    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首先明确督学职责,责任区督学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指导、服务”。
监督——依法对责任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办学行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随机督查。
    检查——主要是对上级部署或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过程性检查,对督导部门布置的有关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指导——主要是对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指导,对学校有关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建议。
    服务——主要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下沟通、联系协调、帮助解决、发现典型、及时推介。
    为了更好地落实督学责任,教育局制定了督学工作流程、督学培训制度、督学报告制度、督学调研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制度中规定,各责任区督学平均每周至少深入责任区学校一次,有计划的进行专项督导、专题调研、综合督导、随机督导。以听课、参加学校活动、师生交流、座谈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为了便于督学工作,教育局为督学统一配备了工作手册,听课记录本、评估记录册,要求督学要详细记录对学校督导的时间、内容、成绩、问题、工作建议。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督学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处理意见,由教育督导室统一汇报给教育局进行处理。督学每月必须向督导室进行一次情况反馈,每学期必须有一篇督学报告。几年来,督导室为政府和教育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区域布局调整、学校设备投入等许多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其次是明确责任区学校的责任。要求各学校支持责任区督学的工作,保证责任区督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主动配合责任区督学工作,向督学及时提供学校工作资料信息,如实反映情况;自觉接受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指导,认真研究整改落实责任区督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以校为本,建立新型督导关系。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提升工作水平,因此,以“学校是发展主体,督导是发展保障”为工作理念,引导督学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思想,工作中要把监督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检查中指导,在指导中评估,在评估中落实责任,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一位督学都应该成为学校的朋友,诚心诚意帮助学校,努力构建与基层学校的新型督导关系。在开展省中小学督导评估实验工作中,督导室的人员就分别包保了实验学校,多次深入基层,帮助、指导学校工作,很多校长把督学当成“亲人”,期盼着督学为学校问诊把脉、出谋划策。正因如此,我区在接受市“三A”校评估验收时,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均受到检查组成员一致好评,这种对督学的信任和尊敬也正是我们开展督导责任区工作的最好基础。
    加强考核,激活督学工作机制。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决定责任区督导工作的实效,为充分调动责任区督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制定出台了《督学岗位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考核方案明确了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的程序、考核结果的运用和考核工作的要求。考核内容分自身建设、工作过程、工作成效三大板块,采取月考核和年综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等,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督学、晋职评先的重要依据,对不称职督学,将进行重新调整。考核办法的出台,将有力推动责任区督学的工作。
    三、“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协调发展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在督导方式上采取“个体评价”与“捆绑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实现“学校特色化、学区优质化、区域均衡化”的发展目标。
    开展“一校一标”发展性评估,促进学校个体发展。以往评估多是采用“一把尺子、一个指标”,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这种统一的标准,易扼杀学校与教师的创新精神。鉴于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激发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我们改变了过去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校的做法,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实施“一校一标”的评估新机制。发展性指标具有差异性,在框架结构上,采用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内容上,采用共性规范要求和个性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标准上,采用统一标准与学校自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大尺子”既基础性指标,涵盖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省、市、区年度教育工作重点。“小尺子”既发展性指标,是在这个基础上推出的具有弹性要求的特色化自选指标。这样做,意在指导学校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了做好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的制定和评价工作,责任督学是承担学校发展性指标的责任人,要与学校平等合作,以学校的实际状况为基础,以学校发展潜力为依据,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自主发展项目”,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帮助和引导学校确立发展目标,挖掘办学内涵,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首先是指导学校制定自主发展规划,帮助学校挖掘优势、准确“定位”;其次是督促学校执行发展规划,追踪督促年度工作的展开;第三是参与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实施,指导学校做好发展性评价的各项工作准备。
    在设定指标内容时,为使学校违规行为尽可能少发生、不发生,将安全、办学行为、师德等项工作列为否定项内容,保证学校依法规范办学。在落实发展性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通过督学责任区督学的随访和督导评估,以“不碰红线、确保底线、争取出线”为工作目标,督促学校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到家”,激活所有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形成自主办学特色,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开展学区捆绑式评估,促进教育共同发展。“大学区”建设是我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强大学区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此,我们在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中,责任督学要对所辖责任区学校实行捆绑考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校际间、城乡间均衡发展。操作办法是,根据《南关区大学区实施方案》中的规定内容,及教育局相关科室部署的工作任务,制定大学区工作评价体系,对每个大学区整体工作进行“捆绑式”评估,评估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大学区”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各学区、各学校工作积极性,推动大学区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发展性”评价和“捆绑式”评估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学校自主发展和学区共同发展,这一举措深受学校的欢迎。
    以上,是我区在督导责任区制度建设中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目前,“督学责任区制度”、“发展性评价”、“捆绑式评估”共同形成了我区督导工作特色,这主要得益于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得益于市教育局特别是督导室的大力支持。
    【下步设想】
    由于督导责任区建设是一项不断推进、完善的工程,我区这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一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省市督导工作要求,认真实施督导责任区工作,努力做好三篇文章。即:推进督导常态运行;加强督学队伍建设;扩大督导结果运用。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督导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使督学责任区制度成为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长效机制,为促进我区教育高位、均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